用綠色力量繪就科學發展新藍圖
作者:admin 來源: 原創 日期:2016-05-10 瀏覽:10083 次 [小] [中] [大]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深入人心,綠色力量越來越成為21世紀的新名詞,不僅在資本運作與文化基因的催生下實現了狂飆猛進的發展,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華彩樂章,而且也越來越成為人們發自內心的原動力。綠色不只是名流階層的奢侈品位,更在那些普通而充滿熱情的人們身上閃耀,他們是中國的綠色力量。
廣東觀音山森林公園位于制造之都東莞市樟木頭鎮,面積18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90%,被人們譽為東莞“森林綠島”。觀音山森林公園自成立以來始終致力于推進綠色文化建設,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全力打造人文公園、綠色公園、和諧公園的總體目標,全面樹立“綠色先行”的理念,為東莞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和建設新型工業旅游城市提供了有力的空間和資源保障,用綠色力量精心繪就了國家級森林公園的發展藍圖,僅僅用了10多年的時間就開辟歷史先河,成為嶺南旅游文化的綠色明珠和文化旅游樣板,成為中國首家民營資本運營國家森林公園的典范。目前,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已被全國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聯合國生態合作組織、國際休閑協會等機構授予國家4A級旅游景區、聯合國生態安全旅游示范基地、中國十佳休閑景區稱號。
為了認真落實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設美麗中國的全面部署,更加自覺地把綠色力量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立場,更加自覺地把全面協調可持續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覺地把統籌兼顧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傳遞綠色夢想,創造綠色力量,近日,記者慕名采訪了中國首家民營國家級森林公園的奠基者、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董事長黃淦波先生。
緣起:憑地緣優勢敢叫荒野變綠洲
東莞位于廣東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北部,北距廣州50公里,南離深圳90公里,水路至香港47海里,至澳門48海里,處于穗港經濟走廊中間,是廣州與香港之間水陸交通的必經之地,山水相連、人緣相親、文化相融,是東莞承接產業轉移、實現產業升級轉型的地緣優勢。
作為東莞人的黃淦波先生,光明磊落,富有修養,為人坦誠正派,胸襟寬闊,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更是懷著一顆對家鄉人民的赤誠之心和對歷史負責的敬畏之心,始終一心一意謀發展、扎扎實實促和諧、認認真真抓團隊建設,唯恐因自己工作做不好而喪失機遇,唯恐影響到家鄉的可持續發展,并在1994年投身于商海,很快成為當地頗有名氣的企業家。1995年,東莞市石新村委決定開發位于其樟木頭境內的觀音山森林公園。因建設周期長,后續建設資金緊張,在難以維持局面的情況下,找到經營企業的黃淦波先生。為了徹底改變家鄉的荒山面貌,黃淦波先生敢于迎難而上,憑借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憑借東莞承接旅游產業的地緣優勢,力排眾議決定接手觀音山這個“燙手的山芋”,并在1999年11月底與樟木頭石新村村民委員會簽訂了《東莞觀音山森林公園聯合開發合同書》,甲方樟木頭石新村村民委員會將觀音山承包給乙方黃淦波經營,承包期限為50年,即2000年至2049年。合同規定:在合同簽訂后10日內,甲方將所有開發項目全部移交給乙方。合同期限內,乙方的所有運作和資金使用,甲方均不得干預。2001年9月,因經營需要,雙方達成協議,乙方成立東莞市觀音山森林公園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觀音山開發公司)。這座森林公園迎來了新的主人,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各項開發建設如火如荼地展開了。黃淦波先生沒日沒夜地守在觀音山,終于經過10多年的辛勤努力,敢叫荒野變綠洲,創造了民營資本進入森林公園建設在中國尚無先例的神話,譜寫了一曲曲為家鄉人民做好事、做善事的綠色力量聚集之歌,在一片荒山禿嶺上描繪出一幅獨具風格的綠色力量支撐的科學發展藍圖。